【知识科普】职业病防治法知识培训

《职业病防治法》立法背景
一是职业病病人数量大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累计报告职业病50多万例,近年新发病例数仍呈上升趋势。由于职业病具有迟发性和隐匿性的特点,专家估计我国每年实际发生的职业病要大于报告数量。
二是尘肺病、职业中毒等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
尘肺病是我国最主要的职业病,约占职业病病人总数的80%,近年平均每年报告新发病例1万多例。
三是职业病危害范围广
煤炭、冶金、化工、建材、汽车制造、医药等行业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病危害。
四是对劳动者健康损害严重
尘肺病等慢性职业病一旦发病往往难以治愈,伤残率高,严重影响劳动者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
五是群发性职业病事件时有发生
一次性造成几十人甚至上百人患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公共卫生问题。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是用人单位责任不落实
一些用人单位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对职业病危害的认识不足,对劳动者健康重视不够,防治主体责任不落实,没有采取有效的综合治理措施,违法行为大量存在。
二是政府监管存在薄弱环节
一些地方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保护劳动者健康的关系,职业病防治未能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监管机构不健全,基层监管力量薄弱,部门之间工作衔接不够,没有形成合力。部分地方和部门监管措施不到位,执法不够严格,对违法行为处理不力。
三是防治工作基础比较薄弱
许多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工艺落后,设施、设备简陋,职业病防治管理水平低,投入不足。职业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信息网络不健全,职业病预防、控制技术急需提高,宣传教育培训力度不够,应急救援能力有待加强。
用人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的主体责任:
新《规定》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规章制度建设、作业环境管理、劳动者管理、职业健康监护、档案管理、材料和设备管理等方面,对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的主体责任进行了细化规定:
1、完善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机构与人员的设置。
2、加强用人单位职业卫生规章制度建设。
3、加强用人单位作业环境管理。
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资料
5、加强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工作。
6、严格职业健康监护工作
7、完善职业卫生警示告知制度。
8、加强职业健康培训工作。
全文阅读:职业病防治法知识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