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地方标准丨危险化学品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编写导则 DB37/T 2401-2013

术语和定义
危险化学品岗位
危险化学品单位从事涉及危险化学品操作独立完成某项任务的单元、地点(位置、区域)。
紧急停车
分为局部紧急停车、全面紧急停车。局部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过程中,某个(部分)设备或某个(部分)生产系统的紧急停车,全面紧急停车是指生产过程中,整套生产装置系统的紧急停车。
编写基本原则
1、应遵循全面科学、可操作性强的原则进行编写。
2、应做到概念清楚、表达准确、文字精练、语言简明、用语前后一致、不同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结构、格式统一、内容完善全面。
3、应组织管理、生产工艺设备、安全、技术、电气仪表等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作业人员参加编写。
4、涉及计量单位时,应使用法定计单位,可用单位名称或者单位符号表述,但必须统一且前后表述的计量单位一致。
5、编写前宜采用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HAZOP分析)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风险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6、尽可能地描述每一个操作步骤,将每一个操作步骤描述到位。
7、与有关的企业其他文件协调一致,不能有冲突。
8、按岗位进行编写,如因作业配合程度密切,操作难以分解到某个岗位,也可以按照工序为单元进行编写。
编写依据
编写依据应包括:
a)安全生产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和有关规定。
b)工艺装置设计文件。
c)设备说明书。
d)生产工艺流程。
e)操作者的操作经验。
f)事故案例。
结构、格式和内容
1、结构、格式
由封面、前言、目录、正文内容、附件组成。
2、内容
2.1 总则
内容应包括:
a)岗位设置;
b)工艺操作方法;
c)开停车、故障及异常情况处理;
d)巡回检查;
e)设备维护保养;
f)交接班制度;
g)职业卫生;
h)劳动防护;
i)应急处置;
j)操作规程的执行检查与考核。
2.2 岗位设置
应包括:
a)岗位名称、任务、管辖范围;
b)岗位定员及分工;
c)岗位职责及任职条件。
2.3 工艺操作方法
2.3.1工艺安全信息
2.3.1.1 总则
工艺安全信息包括化学品危害信息、工艺技术信息和工艺设备信息。
2.3.1.2化学品危害信息
规定原料、辅料、中间产品、产品的理化性质、指标要求,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等,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毒性;
b)物理参数,如沸点、蒸气压、密度、溶解度、闪点、爆炸极限;
c)反应特性,如分解反应、聚合反应;
d)腐蚀性数据,腐蚀性以及材质的不相容性;
e)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如受热是否分解、暴露于空气中或被撞击时是否稳定;与其它物质混合时的不良后果,混合后是否发生反应;
f)职业危害接触限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