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复:加强韧性防护 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扫描到手机查看
作者: 安环家 2022-02-24 10:10  加强韧性防护 隐患排查治理 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体系韧性防护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建议,应急管理部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予以答复。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买世蕊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市重要基础设施体系韧性防护提升城市综合防灾能力的建议,应急管理部经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等,予以答复。近日,应急管理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5961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答复》称,提高城市重要基础设施韧性水平,既是保障城市功能正常运行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城市综合减灾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应急管理部高度重视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救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认真履行国家减灾委、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等防灾减灾救灾议事协调机构办公室职责,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将韧性城市建设纳入相关规划,加强城市管网、道路等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加快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等能力短板,全力防范和化解城市安全风险,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减灾水平。


坚持规划先行

从源头减少城市灾害风险

突出空间规划的减灾导向。2020年,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指导各地在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市级总规)编制前开展灾害风险评估,并专题研究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因素对空间开发保护以及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等支撑保障系统的影响和相应对策;在市级总规编制中以建设韧性城市、构建安全可靠的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为导向,确定主要灾害类型的防灾减灾目标和设防标准,划示灾害风险区,明确各类重大防灾设施标准、布局要求与防灾减灾措施,适度提高生命线工程的冗余度。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要求,自然资源部正在加快建设国家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信息系统,健全国土空间规划城市体检评估制度,推动形成国土空间动态监测评估预警机制,及时评估、诊断和发现规划实施中城市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和短板。


将城市韧性建设纳入相关规划。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其中明确了“增强城市发展韧性”的工作任务,对公共卫生防控、城市内涝治理、海绵城市建设、应急物资收储调配、基本生活用品保障等作出部署。同时,在编制“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关规划时,借鉴国内外韧性城市经验,强化对智能化城市管理要求,并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和风险防范做出专章部署。按照规划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年度计划时,将积极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安全和风险防范重大项目立项实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编制“十四五”城乡人居环境建设规划时,将“韧性城市”理念纳入规划内容,对城市防灾减灾、城市风险防控等提出底线管控要求,着力提升城市韧性水平。


加强隐患排查治理

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

强化城市基础设施运行安全管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市供水、燃气、供热等市政公用设施安全运行监督管理工作,2021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和《关于加强瓶装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的指导意见》;系统研究特大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安全、住房和房地产、城市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重大风险,提出完善特大城市运行管理机制、重大风险清单管理、分类防控风险等建议,推动大城市建立健全风险防控机制,完善部门间信息互通、资源共享、协调联动的工作体系。


组织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应急管理部牵头,会同自然资源部、水利部、气象局等多个部门组织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着力摸清灾害风险底数,建立灾害数据库,组织编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综合防治区划图。这些成果的形成将对城市重要基础设施的安全维护和新建设施的布局选址提供决策支持,更好地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地震安全防范。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实施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督促和指导各省(区、市)编制工程实施方案,全面排查包括重要交通生命线、电力网络、电信网络等在内的各类房屋设施的地震安全风险隐患,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加固处理,全面提高城市抗震设防能力。


部署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着眼“全灾种、大应急”,国家减灾委员会、应急管理部自2019年起部署开展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工作,以县域为单元,加强资源整合、力量统筹,科学规划、综合施策,加快构建统筹应对各灾种、有效覆盖各环节、综合协调各方面的全方位全过程多层次的灾害防治体系。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标准将“基础设施安全可靠”作为重要创建目标,明确通过1年至3年的集中创建实现县域内特别是城镇主要建(构)筑物和交通生命线、油气管道、电力和电信网络、危化品厂库、水库大坝等重要设施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第一批13个全国综合减灾示范县创建试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着力补短板强弱项

提升城市综合减灾能力

《答复》指出,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持续支持各地加强城市内涝治理和县城排水设施建设。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县城排水设施建设实施方案,对支持地方统筹推进县城排水防涝设施建设、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等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国家发展改革委报请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城市内涝治理的实施意见》,指导和支持各地健全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加快推进城市内涝治理,提高城市综合防洪排涝能力。


《答复》称,针对河南强降雨导致一些城市内涝严重的问题,应急管理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认真总结汲取经验教训,改善城市灾害防治工作,不断提升城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联系我们
  • 400-071-1996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翠竹街2号59楼

扫码下载APP

扫码注册鑫安云
实现智慧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