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管理技术双向发力 着力打造特色应急事业——陕西省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探索创新引领示范先行

扫描到手机查看
作者: 安环家 2022-03-21 10:30  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 双重预防机制
如何立足实际、谋划布局今年的应急事业,陕西省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创新引领,致力通过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双向发力,着力打造适应西安实际、具有西安特色的应急事业。

如何立足实际、谋划布局今年的应急事业,陕西省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创新引领,致力通过从管理层面和技术层面双向发力,着力打造适应西安实际、具有西安特色的应急事业。


自去年以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不断完善责任体系,织密监管网络,保障全运会安全,筑牢智慧防线,创建示范城市,助力疫情防控,展现应急担当,有力处置了森林火情、洪涝灾害、危化品泄漏等重大灾情险情,实现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

“探索创新引领示范先行是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西安市实现精准施策、科技兴安,推动城市本质安全的有力抓手。”秉承这一理念,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明确今年的主要工作创新任务,着力创建具有西安特色应急管理事业。


1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检查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情况 


把握关键要点 高效推动落实

在管理层面,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提出了18项重点任务,涵盖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等各个方面的工作


2022年,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制定陕西省第一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地方标准,将为西安市各行业领域生产经营单位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提供规范性依据,为各行业部门实施安全风险分类分级监管提供指导。

“深入调研分析、广泛征求意见、试点示范引领”,这是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制定陕西省第一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地方标准的具体措施,力求从源头上降低风险,从根本上消除隐患,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不断提升西安市城市安全水平。

实行预案卡片化和预案数字化动态管理,是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重在简明应急指挥体系、应急响应启动、应急保障通讯录等核心要素,为精准调度指挥和实施救援提供便捷,促进预案之间相互衔接、高度耦合,做到一键查寻、随时调用,确保应急预案“一键通”。

2022年上半年,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对目前已经编制完成并备案的14个专项预案制作“明白卡”,下半年将在全市推广并鼓励全市相关单位制作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明白卡”,形成全市应急预案“一文本一简本一明白卡”模式。同时,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组织编建预案电子化动态管理系统,坚持备案一个录入一个的原则,将市级总案和相关专项预案录入西安市应急指挥中心平台即预案电子化动态管理系统。此外,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还筹划举办一批应急预案管理培训班,按照“一预案一演练”的要求,督促相关单位部门及时做好预案演练工作。

制定全市“应急力量布控联络图”,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按照市级救援队伍、部门专业救援队伍、区县级救援队伍,企业救援队伍分布的地域和救援方向进行分类,形成全市应急救援队伍“网格化”,就近做好周边社区、企业、学校的风险识别、监测和预警以及应急知识宣传、应急技能培训、资源规划和保障工作,更好地激励应急救援队伍参与处置工作的积极性,实现应对突发事件统一调度、快速运送、合理调配、密切协作,以及建立跨区域、跨单位、跨行业之间的相互支援联动机制。

针对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教训,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计划修订完善全市防汛应急预案,在目前以“实测数据和已发状况”为预案响应启动条件的基础上,增加“气象预警信号”启动条件,完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同时,西安市应急管理局与西安市资源规划局合作,将最新测绘的全市二维、三维地图引入已建成的城市防汛指挥预警平台,对现有底图进行更新替代,改进现有平台底图比例尺小、可视化差、不能量化、后续开发性能力等不足。

为适应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结合全市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科学规划并建设管理社区级应急避难场所,计划编制全省首个《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地方标准》,提升基层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承载能力,打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最后一公里”,形成西安市特色的社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新模式,填补西安市在基层建设社区应急避难场所标准方面的空白。

2022年,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还将制定建立重点行业联席会议机制,事故企业安全生产承诺和问题隐患通报督促整改制度,危化品重点企业、重大风险、重点检查“三个清单”,《关于健全西安市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的实施方案》,“一事故一警示”复盘事故现场会机制,安全生产培训成果转换试点,完成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改革,西安市应急管理综合执法标准化建设示范创建,建立健全西安市安全生产行刑衔接工作机制,“安全发展累计日”机制,开展“依托民间救援队伍在社区设立应急管理服务站”试点,“周至县防汛应急广播”试点,“企业安全体验馆项目”建设试点等一系列的任务。


2

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在应急指挥中心进行网络安全巡查


瞄准创新突破 强化技术攻关

在技术层面,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提出了13项重点任务,通过组织多个试点,实现技术突破,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

西安市加油站数量多、分布广、安全环境复杂。该局将依据《加油(气)站油(气)储存罐体阻隔防爆技术要求》(AQ/T3001-2021),认真梳理安全风险隐患,鼓励企业采用阻隔防爆等新技术,有效降低加油站安全风险外溢可能,有力提升加油站本质安全水平,打造新技术新装备应用典型案例,最大限度降低加油站火灾爆炸危险性。

为提高应急物资管理信息的时效性和有效性,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建设应急物资管理调度信息平台,实现全市各类应急物资的统一存储、管理、调配和决策,满足日常管理需求。面对突发事件时,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第一时间提供应急物资的全方位信息并提供辅助决策,组织协调应急物资的统一调度和紧急配送,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对处置工作水平。

针对燃气管网、危险化学品、自然灾害、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计划打造8个专项示范样板工程,形成西安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分析、在线监管、联动处置的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构建具有鲜明西安特色的城市安全运行管理模式。根据示范项目建设成果,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全市21个业务部门和责任企业的各行业预警标准和工作规程,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响应机制,形成完全契合西安市的各类风险防控技术标准体系,为城市安全运行提供有力支撑。当自然灾害发生后,在现场无通信网络和断电情况下,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利用科技手段提供应急保障能力,能够进行无人机起降、灾害现场侦察、实时通信、人员疏散等应急抢险救援工作。

据悉,“硅巷智慧电梯应急监测系统”深度运用AI、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是集电梯安全预警、困人应急救援、阻止电瓶车入梯、电梯故障报警、维保维修、综合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管理系统。西安市应急管理局指导碑林区在辖区内开展测试和试点运行,能对电梯进行科学信息化监管,实现动态管理、汇总分析,对事故隐患及时地、科学地提出紧急预案和整改措施,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今年,西安市应急管理局着眼规范提升莲湖区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推广应用建筑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通过视频和传感信息技术,实现对建设项目的24小时全天候动态可视监管和远程智能控制,及时发现消除安全隐患问题,有力遏制违规违章作业尤其是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违规行为,有效防止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电动车是市民出行的常用代步工具,小区经常出现电动车乱停、乱充电等行为,火灾隐患不容忽视。为提升电动车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居民人身安全,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在曲江新区开展“居民小区电动车安全智能存放点”试点,通过采用智能伸缩棚、安全充电系统和完善的灭火保障措施,解决居民小区在公共区域建设停车场时引起的业主内部矛盾,导致项目无法推进、占用较大公共区域、安全风险较高等诸多问题,实现新突破。

此外,西安市应急管理局还将推广“智慧社区烟感气感智慧联防系统”“高楼应急安全逃生智联系统”“智慧井盖综合管理系统”“三茗智慧电梯预警及联动系统”“EHS企业安全管理平台”“BIM+VR辅助项目安全管理”以及电动车禁入电梯系统和智能充电设备使用等试点工作。

下一步,西安市应急管理局将逐步落实各项工作,科学统筹谋划,加快试点先行,注重总结提升,突出西安特色,有重点有节奏地推进全市应急管理事业的整体提升。

作者: 安环家 2022-03-21 10:30  安全生产形势 安全生产 双重预防机制
联系我们
  • 400-071-1996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翠竹街2号59楼

扫码下载APP

扫码注册鑫安云
实现智慧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