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电动车惹的祸丨电动车充电发生爆炸,8岁女童从3楼坠落

8月16日上午7时30分许,哈尔滨香坊区联草小区一居民家发生爆炸。据周围邻居介绍当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然后院内便腾起一股浓浓的黑烟,附近居民以为是燃气爆炸便纷纷跑出门外结果发现三楼住户一男子跑下楼头部和腿部有血迹正在找孩子。
小区居民杨先生表示,爆炸发生后,一名男子走下楼称给电动车的电瓶充电时发生了爆炸,屋内全是黑烟。据目击者孙女士介绍,当时她在楼下遛狗,爆炸声后,她看到一名约8~10岁的小女孩从三楼窗口坠落,先落至楼下的一台轿车后备箱上,后又坠落到地面,现场还有卧室的纱窗。
据了解,房子住着一家三口他们家有一台红色的做蛋糕的电瓶车,电瓶车在小区已经停放了很久。车上电瓶放在家中,记者随后在屋内看到屋内已全部过火充满了烧焦的气味,家具和墙壁都能看到明显的过火烧焦痕迹地面还有破碎的家具残骸。
事故发生后公安、消防、120急救、燃气公司等部门工作人员赶赴现场处置。燃气部门工作人员逐门逐户的通知提醒大家将燃气阀门关闭。目前,受伤女童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事故依据现场目击者描述具体事故原因及责任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调查。
在7月20日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局召开的视频会议里介绍得知,据消防救援局统计,今年以来,全国发生电动车火灾事故6462起。
1.从火灾场所看,居民住宅、自建房和沿街门店是电动车火灾高发场所。
2.从起火原因看,电气故障和自燃是造成电动车火灾的主要原因,分别占电动车火灾总数的62.1%和23.5%;而过充电、电池单体故障、电气线路短路是导致电动车电气火灾的根本原因。
3.从发生月份看,电动车火灾随气温升高呈逐月上升的趋势明显,6月份1215起,比1月份增幅高达56%。
2021年8月1日实施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禁止在高层民用建筑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
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场所应当独立设置,并与高层民用建筑保持安全距离;确需设置在高层民用建筑内的,应当与该建筑的其他部分进行防火分隔。
对于违反该规定的,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应急管理消防救援局副局长曹奇要求,各地要结合当地实际,推动落实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监管,全面压实各级、各部门责任。事前统筹推进居住社区智能充电桩建设与改造,加强充电设施运维和安全监管。加大对电动自行车销售企业及经营场所监督检查力度,整治电池等违规改装问题。事中及时向社会公布电动车火灾事故调查结果,查明电动车生产厂家、品牌、电池型号、改装单位等情况,倒逼生产、销售、改装单位落实消防安全责任,从源头上提高本质安全水平。与市场监管、公安、工信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实现共同治理。事后依法依规严格火灾事故责任追究,用好刑事和行政手段,追究事故单位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并从生产、销售、改装、使用等环节实行倒查,倒逼责任落实。他要求,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引导和舆论监督作用,集中曝光违法违规生产、销售、改装电动车企业,大力宣传违规改装、停放、充电的危害性。加强警示教育,以惨痛的案例警示教育群众,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和风险意识,自觉抵制改装、举报改装,共享安全。
作为个人如何预防电动车火灾?
1.合理控制充电时间。根据常规的电瓶容量大小,一般在8-10小时内可完成充电。
2.勿在住宅内充电。室内易燃物品较多,一旦起火容易酿成火灾事故。
3.勿飞线充电。飞线充电在天气突变等情况下容易酿成火灾。
4.勿将电动车停放在楼道。若电动车在楼道内起火,逃生通道也常常随之被堵塞。5.充电环境需通风。最佳的充电环境温度是25摄氏度,充电的时候,最好把电池盒充电器放在可以通风或调温的环境里,避免车辆存放时遇到暴晒、淋雨等。6.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电动车在充电时,要仔细检查附近是否堆放了易燃易爆物品,以防电动车在起火时引燃附近的物品,造成更大的火灾。
7.不要盲目改装电动车。一辆电动车正常使用寿命为3到4年,如果超期使用,电气线路和电瓶会出现老化、短路等情况,如果再加装音响、照明或者加装电瓶,很容易造成线路超负荷,引发火灾。
8.加强日常自查自控。在平时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对电动车的电线、电路等方面的检查,防止接触不良引起接触点打火,避免因线路老化、磨损引发短路、串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