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有限空间!武汉一处施工隧道3名工人中毒,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防范要做好

9月23日下午,武昌区白沙洲街江盛路绿瘦集团门口一施工隧道下,1名工人操作设备时排出的废气含有一氧化碳等毒气,地下隧道内的3名工人因缺氧丧失行动能力被困。接警后,消防员火速赶往现场,消防员到场后携带空气呼吸器手台深入地下隧道;经过寻找发现被困人员,利用备用面罩给被困人员供氧,随后利用绳索垂钓法将被困人员救出。
有限空间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进出口受限但人员可以进入,未被设计为固定工作场所,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氧含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作业主要安全风险类别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包括中毒、缺氧窒息、燃爆以及淹溺、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灼烫、坍塌、掩埋、高温高湿等。在某些环境下,上述风险可能共存,并具有隐蔽性和突发性。
有限空间作业原则
一、“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
存在有限空间作业的企业,应严格执行“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严禁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检测标准与检测工作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工作环境发生变化时,应视为进入新的有限空间,一定一定要重新通风和检测后才可以进入。
二、采取可靠隔断(隔离)措施
必须采取可靠隔断(隔离)措施,将有限空间与其他可能危及安全作业的管道或其它空间隔离。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和作业过程中,应采取强制性持续通风措施降低危险,保持空气流通,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
三、有足够的照明
有限空间作业一定要有足够的照明,照明灯具应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存在可燃性气体的有限空间,所有的电气设备设施及照明还应符合防爆要求。
四、装备准备要齐全
缺氧或存在有毒物质(气体)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佩戴隔离式防护面具;在易燃易爆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使用防爆型工具(照明);在有酸碱等腐蚀性介质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穿戴好防酸碱工作服、工作鞋、手套等护品;在产生噪声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应配戴耳塞或耳罩等防噪声护具。
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
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标识也是十分必要的,提前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同时明确有限空间现场作业负责人、作业人员、监护人员及检测人员的职责,不在没有监护人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作业前应急准备
一、明确应急处置措施
生产经营单位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检测和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明确本次有限空间作业应急处置措施并纳入作业方案,确保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了解本次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应急处置措施。
二、确定联络信号
作业现场负责人会同监护人员、作业人员、救援人员根据有限空间作业环境,明确声音、光、手势等一种或多种作为安全、报警、撤离、支援的联络信号。有条件的可以使用符合当前作业安全要求的即时通讯设备,如防爆对讲机等。
三、检查装备
结合有限空间辨识情况,作业前,救援人员正确选用应急救援装备,并检查确保处于完好可用状态,发现存在问题的应急救援装备,立即修复或更换。
安全提醒: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千万不可忽视,作业前要先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以及做好应急准备,作业过程也要严格按照规程进行。安全无小事,从细节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