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高校实验室隐患重重——是法律法规缺位 更是安全意识淡薄

扫描到手机查看
作者: 李金素 2021-11-09 09:10  安全意识淡薄 高校实验室隐患重重 实验室爆燃事故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高校实验室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特别是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同时,高校实验室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也导致监管部门想管却无从下手。

 10 月24 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一实验室发生爆燃事故, 导致2 人死亡、9 人受伤。此前, 2018 年12月, 北京交通大学实验室镁粉爆燃, 导致3 人失去生命。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暴露出我国高校实验室存在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危险化学品管理不到位、实验人员违规操作,特别是人员安全意识薄弱和安全技能不足等问题。同时,高校实验室管理缺乏统一的法律规范,也导致监管部门想管却无从下手。

近日,记者采访了全国安标委化学品安全分标委秘书长、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法规标准部主任太文哲和深入高校进行实验室调研的李岩博士,了解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及隐患排查治理思路。



 设施陈旧跟不上研发需求 

实验室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基地。随着高校实验室的快速发展,大型设备越来越多,但很多教学楼在最初设计时并没有考虑实验室建设标准,导致很多基础设施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建设的要求。随着大型先进设备增多,老旧的设备设施与高标准研发需求之间的矛盾也愈发突出。

“尤其是在老牌大学,我们去一些高校检查的时候发现,其化学实验室内通风橱的排风量根本不够,更有甚者, 通风橱处于失效状态。如果实验室内排风量不够,挥发的有机溶剂就滞留在实验室内,会对人员健康安全造成影响,是一个巨大的隐患,这在高校内很普遍。为什么排风量不够呢?学校在做顶层设计时根本就没有考虑设计标准,规划远远跟不上实验室发展的步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法规标准部李岩博士说,还有电路设施的隐患。大型设备对电气线路的负载需求越来越大,老旧实验室的线路容量根本无法承受,做实验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短路。这些历史遗留问题很普遍又难以解决,新建筑一定要从长远规划设计


 安全意识淡薄是最大隐患 

企业发生火灾、爆炸等事故导致员工伤亡,企业相关负责人会承担刑事责任,企业也会面临停工停产甚至倒闭的结局,而高校实验室发生爆炸事故后,追责力度相对较小,间接导致了高校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

“我说一个细节就能很有代表性地阐释高校安全意识淡薄的问题。在很多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由学校保卫处管理,仅由一两名工作人员来负责。我们去检查高校实验室安全的时候,保卫处处长两眼一抹黑,完全不懂实验室安全该怎么管理,他们通常就是做一些行政性的指挥工作,比如校方提出哪些要求,他们传达到实验室等。”李岩指出,高校实验室内都会存放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但部分实验室直接把大量装溶剂的玻璃瓶堆放在实验台旁边,根本没有专门存放场所,人都要侧着身子才能通过。这些专业的试剂必须要懂安全的人来进行管控,否则,室内做着明火实验,旁边就是大量有机溶剂,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敢想象。

针对这一现象,太文哲补充道:“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学生毕业后会走到社会各个岗位,他们的安全意识也会影响所在企业,他们若是没有较强的安全意识和足够的安全技能,企业潜在的管理人员就将存在安全意识薄弱、安全技能不足的问题。高校的安全意识,从校方到学生,都亟须增强,我们必须从更高的层面来审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根治顽疾亟待法规出台 

教育部办公厅在2017年2月曾发布通知,明确要求要加强高校教学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建立安全准入制度,进行必要的实验前期培训,严格把控“安全线”。2020年2月1日,由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组织,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共同编制的《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开始实施,这是国内较为权威的关于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团体标准。现实的状况是,标准虽然有,但由于没有上升到法律层面,多数高校并未依照标准来执行。

“在北京、上海等地方,也有关于高校实验室、科研单位实验室、企业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地方标准,现在还是缺少国家层面的强制性标准。《化学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是个团体标准,只有被引用才有法律效力,才能产生强制力。目前团标还没有上升到国标的层面,这个标准亟须自上而下落地落实。实验室安全方面的强制性国标制定和实施工作亟待推进。”太文哲表示。
有了标准还需要严格遵照执行,否则标准再好也是一张白纸。太文哲表示,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责任划分很明确,管行业必须管安全,教育部门必须高度重视学校实验室安全工作。此外,只有当国家层面的法规、标准出台,地方政府对实验室的监管才能有理有据,高校实验室这片隐患丛生的监管灰色地带才能在法律高压下得以整改。


 安全体系规范实验行为 

科学而有针对性的安全管理体系能够有效防范实验室安全风险。高校实验室有很多类型,在制定安全管理体系的时候比企业复杂得多。

“就拿应急预案来讲,高校恰似一个化工园区,其中的各类实验室好比园区内各个企业,做预案的时候, 一定要专业、有针对性。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实验室的应急处理措施是不一样的,实验室内不同的操作人员,对事故处理的方法也不同。现在高校大部分的预案都是程序性的, 没有针对性, 比如,甲醇、丙二醇等溶剂应该如何处理等没有明确的规范。”太文哲表示,应急预案的不专业,直接反映出高校的安全管理水平低下。“再举个典型的例子,很多高校的各类实验区和办公区是混在一起的,学生就在实验室里写论文,写完走两步就去旁边继续做实验。有些实验室,硫化氢钢瓶就摆在室内,也没有安装有毒气体探测报警系统,唯一的手持式气体探测报警仪也没电。这就是现状。”实验室安全管理如此粗放,直接导致师生操作不规范,安全隐患滋生。
“ 如果高校觉得自身力量薄弱,完全可以聘请专业队伍帮忙,帮助查出隐患,给出整改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近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实施的‘危险化学品重点区专家指导服务’就是对高校实验室检查指导的好方法,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不夸张地说,当前高校实验室综合安全管理水平普遍落后于化工(危险化学品) 企业。”太文哲说。

“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除了帮助高校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外,还想对更多高校实验室开展安全评估,发掘推广好做法,并根据各地政府和高校的需求,对相关实验室进行指导帮扶,搭建一个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交流平台,为各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提供交流学习的渠道。”采访最后,太文哲补充道,安全体系的建设是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安全工作的改进过程一定是上下合力的推进过程,如果顶层设计不到位,基层也不重视,高校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就会成为无解之题。


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国应急管理报

联系我们
  • 400-071-1996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翠竹街2号59楼

扫码下载APP

扫码注册鑫安云
实现智慧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