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员工三级安全教育之公司级

当把人的生命比作是“1”时,生活就是在“1”后面加“0”,后面加的“0”越多,说明事业越成功、家庭越幸福。倘若人的生命不存在了,后面加再多的“0”还有什么意义呢?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明确,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在组织生产过程中,必须把保护人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什么是“安全”?也许会有人说:“那还不简单,安全就是没有危险”,不能说不对,但也不完全正确。“安全”的定义是:一种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正确了解“安全”的定义后,我们可以知道,它是一种状态,要安全就要一直保持这种没有危险、不出事故的状态。这样才能算是正真意义上的“安全。
我们学习这些基本的安全理论知识也就是让这些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增强我们的安全意识,促进安全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提高。
安全基础知识:
(1)安全生产: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危险因素,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2)本质安全:通过设计等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纵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
(3)安全治理:是为了在生产过程中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实现劳逸结合,加强安全生产,使劳动者安全顺利地进行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法制措施。
安全生产基本原理:
人本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根本,始终把人的地位放在第一位,根据人的思想和行为规律,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挖掘人的内在潜力。
预防原理: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这就是预防原理。在可能发生人身伤害、设备或设施损坏以及环境破坏的场合,事先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安全基础理论:
墨菲理论:任何一件事情,如果客观上存在着发生某种事故的可能性,不管这个可能性有多么小,哪怕是千分之一、万分之一、甚至是几十万分之一,但是如果反复去做,事故总会在某一时刻发生。它告诉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中,一个(次)或几个(次)隐患(违章行为)也许不会导致事故发生,但在多次重复性的劳动中,事故终究是会发生的。
全文:《新员工公司级安全教育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