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管理基础探讨之——如何让员工正确穿戴PPE?

扫描到手机查看
作者: 三石 2021-08-23 09:30  安全教育 PPE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很多企业都把员工PPE穿戴作为KPI考核指标,并且考核指标都定为100%,很多报表中上报的数据也是100%,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呢?

很多企业都把员工PPE穿戴作为KPI考核指标,并且考核指标都定为100%,很多报表中上报的数据也是100%,事实上是否真的如此呢?如果外面的检查组去企业检查,也会得出PPE穿戴100%的结论,但最能反应安全结果的是什么呢?是事故!很多事故报告中都会提到的间接原因中会有这一条:员工没有正确佩戴PPE!这说明我们的报表中的数据和我们看到的现象并不真实,员工没有正确佩戴PPE是经常会出现的,可以说是一种常见的习惯性违章!本文就将就这一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管理建议,希望我们能一起努力,把这项工作做好!

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为什么员工没有正确佩戴PPE就进行岗位工作呢?很多同行经常说员工不知道岗位的危险和危害,只要进行安全教育和警示教育就可以了,这个对新员工也许有用,但对老员工几乎没什么用,都是老师傅了,安全教育、培训经历的多了,事故警示教育也听多了,几乎成了“油盐不进、刀枪不入”了,领导或者外面检查一来,你会发现全部正确佩戴,没人的时候就不那么守纪律了,为什么会这样呢?

佩戴安全帽

 1、如何正确理解佩戴PPE?

我们都知道PPE是安全管理中的最后一道防护层级,既然是最后一道,一定是很重要的,但我们不应该把“宝”都压在最后一道防线!有一次审核一个科研项目,竟然要求员工每次操作时佩戴空气呼吸器!并且每次操作要30分钟以上,笔者当场就否定了这个操作,既然要求佩戴空气呼吸器,说明现场操作环境非常恶劣,不解决操作环境的问题,而靠PPE来解决工艺应该解决的事情,这种理念是极其错误的,因为PPE最后一道防线,一旦防护失效,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其后果会不堪设想!

所以企业应该有清晰的认识,不能把PPE当作防范风险的唯一办法,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避免、减少风险和员工的接触方面,改善现场环境,减少员工和风险物质的接触时间和频次。再者,常见的PPE一般分为三大类,一种是常规操作PPE,比如常见的安全帽、工作服、过滤式呼吸器等;第二种是作业类防护装备,如安全带、安全网等;第三种种是应急类的劳动防护装备,如空气呼吸器、重型防护服等。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正确区分,所谓正确佩戴PPE,首先应该是合适,不多不少,其次才是员工正确使用劳动防护装备,比如安全帽,一定要系下颚带,带面屏的安全帽一定要拉下面屏等。

如何正确理解PPE

  2、员工为什么不正确佩戴PPE呢?

 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调研和研究,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PPE要求不合理、不舒服,说真的,很多企业存在过度防护的情况,这个也是目前安全管理中的“内卷”之一,为了显示企业安全管理上档次,恨不得让员工全身上下都包裹起来,美其名曰保护员工,但你考虑过员工的舒适度吗?八个小时的时间的“全副武装”,员工受得了吗?比如让员工长时间穿戴空气呼吸器和重型防化服进行常规操作,可能吗?有的企业在防爆中控室还要求员工带安全帽、带呼吸器,是不是有点儿过了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希望管理者在制定这些要求的时候,先自己去体会一下,也许会能提出更科学和人性化的要求,当要求不人性化的时候,员工就会有抵触心理,在没有监控和管理的盲区,就会不正确佩戴PPE了;二是管理缺失或者强度不足,我们经常说员工违章,但对PPE的要求是否有岗位具体要求呢?连“章”都没有,怎么能说员工违章呢?其次,我们的管理是不是流于形式呢?领导转一圈觉得员工都正确佩戴PPE了,就认为员工PPE穿戴率100%了,管理的深度和强度明显不足,作为一名老员工,对管理的感觉是最好的,一旦他们了解了管理者的讨论,就会变着法子去钻漏洞,和管理者玩起“猫和老鼠”的游戏,管理者就会被看到的现象所迷惑,要求越来越少,管理的深度和强度越来越差;三是员工习惯性违章的心理因素,笔者在前面的文章写过关于习惯性违章的几种心理:麻痹心理、省能心理、侥幸心理等,本文不再赘述了。

3、管理者的职责

近些年很多领导和专家都提出了“员工无过错”理论,认为员工违章包括不正确佩戴PPE不是员工的错,是管理者的错,笔者也同意这个观点,但在现阶段不建议宣传这个观点,容易让员工生出和管理者斗智斗勇的念头,作为管理者,在PPE穿戴管理中经常会出现以下三种错误做法:一是严于律人、宽以待己,要求员工正确佩戴PPE,而管理者自己不遵守,并把这个当作自己的特权,这种对管理制度的严肃性破坏很大;二是管理粗狂,没有划分PPE穿戴岗位区域,反正一进生产区要求都一样,这样就造成两种错误:没有风险的地方防护过度和有风险的地方防护不足;三是只要求、不落实、不监管,所有的要求和管理制度都停留在纸面上,甚至在日常检查中对这些违章也视而不见,感觉这个都不是事儿,但报表中却是“100%”。

管理

二、如何让员工正确佩戴PPE

笔者认为这个工作不是太复杂的工作,但却是一个最能体现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工作,只要管理者用心去做,一定能够做好的!

1、从技术和工艺上解决问题。我们一定要树立保护层的认识和管理理念,多从技术和工艺上想办法,分层级避免、减少风险对员工的伤害概率,目前自动化技术已经很先进和完善了,应把自动化操作代替员工操作作为首选,从跟上解决风险可能对员工的伤害;其次是各种监测、自动切断(SIS)仪表,一定要按照要求和实际合理安装和使用,随着自动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员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员工对仪表控制系统知识更是如此;最后,其他层级的保护也非常重要,只有前面的保护层级健全了,PPE的防护作用才有意义。   

2、根据实际,合理制定PPE方案笔者认为企业应根据岗位和员工出现的地方,分区制定PPE穿戴要求,并标识清楚,让员工知道和熟悉在什么区域、什么岗位、什么操作,穿戴合适的、满足要求的PPE;并且分清楚常规操作、作业和应急PPE,严格管理。

3、从源头做起,给员工配备满足要求的PPE。同样的PPE,但其实千差万别,很多企业都是低价采购,认为有了就行,从不考虑员工的感受,很多员工也是因为PPE穿戴不舒服而随时不戴,因此给员工购买合规、舒适的PPE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只够买便宜的。

4、严格监管,重在执行。PPE的穿戴管理不能只靠常规的检查来验证,这种方式太流于形式,并且很容易形成程式化。一是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用身边的事故和同类企业事故进行警示,让员工从感官认识风险的危害性,知其厉害,才能对其敬畏;二是可以利用现代化的很多技术手段,比如定期或者不定期查看监控录像;PPE穿戴报警装置,这种监控方式目前在很多企业得到了应用,员工进入某区域如果没有按照规定佩戴PPE就就会报警,也可以实现无死角的监控,效果非常好!三是管理手段,很多专家提出以教育为主,笔者不太赞成,在目前这种管理阶段,严监管、重处罚也许才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让制度长出牙齿,严格落实各项制度落实,慢慢就会形成良好的安全氛围和安全文化。

PPE

5、与时俱进,做好持续管理。很多企业一旦确定管理模式就会一成不变,但企业都是在不停发展和变化的,比如变更管理,笔者认为PPE作为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应该跟着企业的发展和变化一起变更,管理评审中也应该把PPE管理最为重要的一项进行评审,及时调整和改进PPE管理。

三、小结

再次强度:PPE很重要,但别“宝”都压在PPE上;科学防控、严格落实;安全管理,生命至上!

文章来源于艾力特HSE,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 三石 2021-08-23 09:30  安全教育 PPE 安全管理 安全生产
联系我们
  • 400-071-1996
  • 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翠竹街2号59楼

扫码下载APP

扫码注册鑫安云
实现智慧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