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践与思考

这些年我国化工、煤矿、机械等多个行业领域的实践表明安全生产标准化对于提高各行业企业安全生产水平、减少重特大事故发生都起到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很多问题。本期明侃就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践分享几点。
01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前世今生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从安全质量标准化发展而来,在煤矿行业起步,后逐步扩大到各个行业。
安全质量标准化
上世纪八十年代煤矿行业基层总结质量标准化经验,率先把安全管理纳入标准化范畴,开始了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活动,受到主管部门肯定。随后,有色、建材、电力、黄金等多个行业相继跟进,纷纷启动试点。
2004年,政府规范性文件首提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要求在全国所有的工矿、商贸、交通、建筑施工等企业普遍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2004年,国家安全监管局制定了《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安监管政法字〔2004〕62号),推动煤矿、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冶金、机械等行业、领域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创建工作。
随后,随着人们对安全生产工作认识水平的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质量标准化逐渐分离,成为一项独立的管理工作。
2010年4月15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AQ/T9006—2010),标志着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
2010年5月7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出《关于宣传贯彻<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的通知》(安监总政法〔2010〕72号)。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国务院关于坚持科学、发展安全发展,促进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的意见》(国发〔2011〕40号)第14条: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普遍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对在规定期限未实现达标的企业,要依据有关规定暂扣其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责令停产整改,对整改逾期仍未达标的,要依法予以关闭.加强安全标准化分级考核评价,将评价结果同银行、证券、保险、担保等部门通报,作为企业信用评级的重要参考依据。
《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 )要求:各有关部委制定实施方案;各行业建立评定标准和考评体系;国家有关部门负责标准化一级单位的评审,省级有关部门负责标准化二级、三级单位的评审。
《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4〕8号)开展安全生产诚信评价。把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评定的等级作为安全生产诚信等级,分别相应地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原则上不再重复评级。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的发布主体是安全生产诚信等级的授信主体,一年向社会发布一次。
之后,原国家安监总局、住建部、交通部、国家电监会等部门相继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安全生产标准化概念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指:企业通过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全员全过程参与,建立并保待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全面管控生产 经营活动各环节的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工作,实现安全健康管理系统化、岗位操作行为规范化、设备设施本质安全化、作业环境器具定登化,并持续改进。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质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安全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如发达国家OSHA、HSE管理体系、国内GB/T28001认证体系等),采用体系化的思想,遵循PDCA动态循环的运行模式,以风险管理为安全标准化的核心理念,强调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标准化,达到企业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安全装备、安全作业标准化及持续发展的目的,使企业安全管理真正上新台阶,实现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一方面有监管的必要性;另一方面是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安全条件的必要性;创新企业现代安全管理模式的需求。 “PDCA”的先进管理方法 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P.Plan)、实施(D.Do)、检查(C.Check)、改进(A.Act)动态循环的PDCA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完善这一动态循环的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促进企业安全绩效的持续改进和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建立。 较强的可操作性 广泛的适用性 管理水平量化 《基本规范》吸收了传统标准化量化分级管理的思想,有配套的评分细则,在企业自主建立和外部评审定级中,根据对比衡量,得到量化的评价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和改进方向,便于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完善。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规范安全生产工作的必要途径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充分调动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在内的全体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自觉承担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工作和相应的责任,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进一步明确了安全生产工作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引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持续改进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体现安全管理先进思想、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在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基础上,根据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企业生产工艺特点和中国人文社会特性,借鉴国外现代先进安全管理思想,强化风险管理,注重过程控制,做到持续改进,比传统的质量标准化具有更先进的理念和方法,比引进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有更具体的实际内容,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是现代安全管理思想和科学方法的中国化,有利于形成和促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的长效制度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涵盖了增强人员安全素质、提高装备设施水平、改善作业环境、强化岗位责任落实等各个方面,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的系统工程,有利于全面促进企业提高安全生产保障水平搞好安全生产的基础保障、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的有效途径。 有效预防控制风险、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 有效防范事故发生的重要手段。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够进一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行为,提高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升了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促进现场各类隐患的排查治理,推进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建设,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事故发生,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好转。 政府实施分类指导、分级监督的重要依据 实施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考评,要求企业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进行自主评定和申请外部评审定级,将企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出各地区企业安全生产状况和不同安全生产水平的企业数量,为加强安全监管提供有效的基础数据。
文章来源小明谈安全,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